中国古代风筝的制作并不是完全为了娱乐它的出现最初是由于生产和
中国古代风筝的制作,并不是完全为了娱乐。它的出现,最初是由于生产和军事的需要,后来才逐渐成为娱乐和体育工具。有关风筝的传说和记载多半与战争有关,这表明风筝曾在历史上主要用于军事活动。鲁班制作木鸢,据《渚宫旧事》说,原来是为了“乘之以窥宋城”,即准备乘坐它去侦察敌方兵营的情况。这在古代当然是不可能做到的。又相传楚汉之战时,刘邦把项羽围困在垓下,韩信曾以绢绸制成风筝,用风筝发出的笛声,配合汉军大唱楚歌,引起楚军的思乡情绪,涣散其军心,以离散楚军的士气。在史书中还有不少关于把风筝作为空投信件工具的记载,如《独异志》记载:南北朝时的侯景带兵围困梁武帝于台城,谋士羊侃给梁武帝想出了一个妙法,在城里放风筝,把讨救兵的告急文书通过空中的风筝送了出去。不久,援兵赶到,梁武帝才被救出重围。宋朝时候,在风筝上装上火药,导火线上缚一段燃着的香火,把风筝放到敌营上空,燃烧爆炸,扰乱敌军,乘胜追击,获取胜利,被称之为“神火飞鸦”,等等。
中国风筝的种类之多,也是引人注目的,有的风筝大得需要几个人、甚至需要几十个人共同放飞,而有的风筝却比手掌还小;有的风筝似一条火龙,龙眼能动,龙尾能摆;有的风筝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有的风筝上还安上了琴笛,可以发出汽笛声、呜咽声或类似竖琴的声音,等等。有一本名叫《南鹞北鸢考工志》的书曾介绍了种风筝的制作方法,对糊法、画法等都作了详细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对风筝也很感兴趣,颇有研究。
欧洲人到世纪才知道风筝为何物。年,科学家德拉·波尔首次在《自然魔力》一书中提到风筝,他当时把风筝称为“飞帆”。大约在世纪中叶,风筝的制作工艺从中国传到了国外,它和不少外国著名科学家结下了缘分。年,美国的富兰克林在雷雨到来时,利用风筝证实了雷电原是云层中的放电现象,从而揭开了雷电的奥秘,使风筝为科技史又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中国古代的风筝作为最早的航空模型,对现代航空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中国制作的风筝,向来以精巧美观和独特的风格驰名中外,而且花色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绚丽多彩。从结构上大体可分为“硬膀”和“软膀”两种,又可细分为类:一是硬翅类风筝,常见的有元宝翅人物、扎燕、米字风筝;二是软翅类风筝,如鹰、蝴蝶、燕子、仙鹤、凤凰、蜻蜓、寒蝉等;三是串式风筝,又可分为软翅串类风筝和硬翅串类风筝,如串雁、龙头蜈蚣、七仙女下凡、串燕等风筝;四是桶形类风筝,也称立体风筝,此类风筝有宫灯、花瓶、火箭等;五是板子类风筝,也称“拍子”风筝,即人们所说的平面板形风筝,无凸起结构。最简单的一种是“瓦片”,南方称“二百五”,北方称“筝子”。从形态上大体可分为“担子活”和“挑子活”等类。金鱼、扎燕、人物等属于“硬膀”,蝴蝶、盘鹰、蜻蜓、仙鹤和凤凰等属于“软膀”。像游龙和蜈蚣归为“担子活”,而双蝶和双燕等则归为“挑子活”。
北京、天津、江苏南通和山东潍坊等地都有制作风筝的悠久历史。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天津的风筝艺人魏元素制作的彩绘风筝,荣获了金质奖章。第二年,北京的巧手哈长英制作的花式风筝,‘也获得了银质奖章。北京风筝艺术公司的费宝龄研制的蝴蝶、燕子、齐天大圣等风筝,曾先后在多个国家展出,受到了国际行家的赞美和好评。现在研究风筝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地方还成立了风筝协会,探讨“风筝文化”。从年起,在山东省潍坊市每年都举办一次国际风筝大会,吸引了全世界的许多风筝爱好者。天津杨柳青风筝厂为了适应出口和旅游事业的发展,生产品种达到多种,近几年来试制成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塑料风筝,还复制了曹雪芹图谱中的比翼燕、肥燕、雏燕等具有民族特色、小巧玲珑的礼品风筝,远销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上第一所风筝学校,于年lO月日,在“世界风筝都”山东潍坊落成并举行开学典礼,名称就是潍坊风筝技工学校,首届名学生开始了为期年的学习。学校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及绘画、制图、书法、风筝扎制、商品装潢等专业课程。这所学校是在潍坊市连续举办了届国际风筝会后筹办的。
风筝是中国传统的大众娱乐项目之一。不少外国客人来到中国都希望得到一个中国的风筝,带回去作为永久的纪念或馈赠亲友,这就是因为风筝诞生在中国,它是最能代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精湛的手工技艺的制品之一。
载人风筝
关于人在空中飞行的想法,在中国最早见于公元前世纪屈原的《离骚》,他想像自己像鸟一样展翅飞翔,驾车或乘云雾腾空。在汉代,曾出现了腾空“羽人”画像石;在唐代,有“飞人”砖画。当发明了风筝之后,能不能用风筝作为两翼,装在人身上使人也能像鸟一样飞翔,在中国古代就有人做过这种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