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
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少债的:欠债的。
准不了:折不了,抵不得。准,抵偿。
【评析】 徐再思的这首[清江引]相思以债喻情,另一首[蟾宫曲]春情则是以病喻相思,两曲并称,清人褚人获《坚瓠壬集》谓其“得相思三味”。
首句便点明题旨,写出了相思的时刻煎熬:相思就好像欠人债,每天债主都会紧催逼。以债喻相思的比喻令读者耳目一新,这个比喻乍一看觉得不合情理,但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相思不正如债务一样吗?一旦招惹上,便再也丢不开、甩不掉,日夜萦绕。“每日”两字突出了相思给人带来的痛苦之频繁。接下来将相思债继续延展开去,是债务就有利息,相思当然也少不了。我日日都挑着一担愁,却还抵不了三分利,这简直与高利贷没有两样。此处实际上也暗含了对元代社会高利贷现象的讽刺,据《元史·太宗纪》,元代高利贷剥削严重。“以官民贷回鹘金偿官者,岁加倍,名羊羔息,其害为甚”,正因为如此,元代才出现以债喻情之作。利息如此之高,那这笔债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呢?末句作了回答:“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这里仅仅是算本钱,还未算利息,可见就算两人重聚也不能完全补偿其相思之苦。
以欠债喻相思其实并非徐再思的首创,关汉卿[沉醉东风]就曾有:“本利对相思若还不还,只告与那能索债的。”但此曲却抓住债务之特点,将相思的情状描绘得特别细致,可谓匠心独运。
[双调]蟾宫曲
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千金:喻珍贵。何之:到哪里去。
证候:发病的症状。
【评析】 古典诗词中描写相思之苦的佳句不少,从《诗经》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到唐代李商隐的“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再到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个个美丽的字句将相思写得缠绵悱恻,要想再出新已是难上加难。而徐再思的这首元曲却以精巧的构思、流利的语辞,使得相思之作又添佳品。曲子题为“春情”,却并非写春日的意兴和感受,而是写一位情窦初开的闺中少女对恋人的相思之情,将少女心事刻画得真切细腻。
整首曲子独辟蹊径,紧紧围绕“相思病”这个中心,写了患病者的各种症状。“问世间情为何物”(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情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令无数男女为之痴狂,为之肠断。开头连用三个“相思”,且均在末尾押韵,这样不仅直接擒题,与题目相合,而且写出了春情的魔力:刚刚品尝爱情滋味,已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相思之情已在女子身边萦绕。这三句写出了少女的情窦初开,当“平生不会相思”、从不为情所困的少女突然陷入情网,“才会相思”时,便已“害”上相思。一个“害”字,便是全曲的中心,之后均是围绕“害”字展开的。接下来作者便仿如医家问诊一般,从身、心、气三方面对害上相思病的女子进行诊治:“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身体好似浮云般虚软,心情若飞絮飘飞般杂乱,气息如游丝般微弱。这三句对偶工整,形容尽致。而这相思病是如何患上的呢?“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给出了答案。她与恋人已分隔两地,虽自己如馨香一缕,却无人珍识,于是仅剩“余香”,那位富贵公子不知道身在何方,何时才能归来。一股淡淡的哀怨弥漫其间,颇有些自怜的意味。末四句又紧扣“害”字,好似郎中细细询问:此相思病症何时犯得最厉害呢?答曰,就在“灯半昏时,月半明时”。月夜朦胧、灯光昏暗之时,因长夜孤寂,越发显得相思难熬。这里四句为一韵,写得声情俱备,甚是感人。
全曲以生病之症状来摹写相思之苦,别具一格,作者运用了散曲中“半独木桥体”、首尾连环叠韵等形式特点,再加上妙语连珠,使作品显得婉转流美,颇有情致。这首小令虽无华丽语辞,但其情真切感人,令人回味无穷。
[双调]水仙子
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