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不事事,闲中饮一卮。
邻吏方举觞,歌呼以应之。
饮酒而歌,不必规规矩矩、守板依腔,因而又总括一句“曲无腔板倚醉号呶”。而“酒鉴”就是以酒为鉴,罚席间喧哗者一杯。至于其他叶子,其制法都是如此,并都隐含着不同的历史典故。
从宋代这种较为完善的饮酒叶子的盛行开始,在不同时期又有了进一步的演化和丰富,而其发展的直接标志,则是明清时期多种“酒牌”的出现。它是集版画艺术和叶子牌为一体的新式酒牌,而且形式多样,名目繁多。如明末著名的陈老莲《水浒叶子》、《博古叶子》,清初任熊(字渭长)《任渭长列仙酒牌》等都属此类。其中的《水浒叶子》,是从“万万贯呼保义宋江”开始,选水浒人物四十名,每人一张制为酒牌,共计四十张,牌上注明饮法。而《列仙酒·牌》则是选古代传说成仙的四十八人,制成四十八张酒牌。行令时,按摸到的牌上所标示的饮法喝酒。这些由叶子发展而来的叶子酒牌游戏,在中国历史上既是一种传统的极有特点的游艺形式,同时,叶子酒牌本身又是一种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
划拳
划拳又叫“拇战”、“拇阵”,今人又称为“猜拳”。清代的拇战图关于划拳的来源,应与五代时的“手势令”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新五代史·史弘肇传》云:“他日会饮(王)章第,酒酣为手势令。”说明以手势的变化行令的游艺在这时的酒令中已很普遍了。此后,经宋、元至明代,这种酒令形式已发展得相当可观了。明代人袁福徵曾搜集了各种划拳形式,编为《拇战谱》一书,记录了不少指拳令辞。
清人赵翼《瓯北诗钞·五言古律·新春报程霖岩汤蓉溪二丈……小集》有诗曰:“老拳轰拇阵,谜语斗阄戏。”老拳轰拇阵,就是席间划拳。小说《红楼梦》曾多次提到划拳。如第六十二回“大家又该对点的对点,划拳的划拳。”六十三回“彼此有了三分酒,便猜拳赢唱小曲儿。”作为古代一种流行于民间的饮酒娱乐游艺。划拳和其他酒令不同之处是其言词直露,俚俗浅显,简单易行,容易掌握,很受中、下层人们的欢迎。
为了使猜拳在酒酣耳热的气氛中饶有乐趣,一般是在出拳瞬间大呼所猜的指数,这既可造成一种声势与攻势,又能为酒席宴间平添乐趣。所出的指数一般都不直呼其名,而有一些含义有趣、颇有文化传统意味的代名词,如出一指,叫一枝花,或独一根;二叫哥俩好;三称三桃园;四叫四进士,或四季财;五叫五魁手;六叫六六顺;七叫七巧巧;八叫八大仙;九叫九重阳;十叫全来到。在划拳中,如果自己出一个手指,对方出三个手指,假设你叫的是四季财,你就赢了,对方就输了,罚酒一杯或做一些其他游戏小品。当然,如果对方也呼叫四季财,就都是赢家,大家都不罚酒,继续划拳。
划拳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群,其内容也有所不同,但都是大同小异。比如有的地区,就把民族、谣谚引入划拳,以增加划拳的趣味性。比如当划拳者出一指时就可以唱道“高高山上一头牛”对方可以接下去唱“两只角,一个头”,只要他出三只就行。“四个蹄子分八瓣”,唱的人应出四指,“尾巴长在腚后头”,等等。清人俞敦培《酒令丛抄》收录划拳令多种,如“摆擂台令”、“五行生克令”、“五毒令”、“哑拳令”、“添减正拳”、“内拳”、“空拳”等,这里选两例介绍如下。